醫療器械行業近幾年的發展大家有目共睹,整個行業取得了極大的進步,不過近期其高速增長似乎遭遇"瓶頸",不少儀器生產企業開始搶灘體外診斷等新領域。
據了解,由于**技術缺失,國產品牌被擋在了有更大需求的三甲醫院門外,這也是國產醫療器械品牌面臨增長瓶頸的一個重要原因。
總體來說國內監護儀產品技術含量較低,新產品更新較慢,主要占據中低端市場。從目前實力來看,國內品牌并不具備取代外資品牌的能力。一位長期關注醫療器械行業的券商人士認為,在外資品牌壟斷醫療器械**產品的局面下,國內企業很難有所突破,更不要說產品替代。
而我國體外診斷試劑市場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。在醫??刭M背景下,診斷試劑相對寬松,雖然存在個別領域過度診斷的情況,但從數據來看依然有廣闊前景,中國人口占全球20%,體外診斷市場份額僅占3%。
生物谷創始人張發寶表示,相對來說國內外診斷試劑技術差別較小,國內產品價格優勢明顯,取代進口的可能性比較大。
數據顯示,我國體外診斷行業從2007年的10.15億美元增長至2012年的21.75億美元,復合增長率為16.47%,同期全球市場的復合增長率為6.07%。盡管國內增速快于全球,但2012年只占全球比重的3.86%,國內體外診斷市場增長空間巨大。
現在國內診斷試劑市場正在快速擴張,增速遠高于醫藥行業平均增速,產品的凈利潤、競爭環境和上升空間都不錯。另外,技術門檻相對較低,與國外品牌患者感官差異不明顯,價格優勢突出,未來對外資品牌的可替代性大。